如果刚毕业的时候有前辈告诉我,打工是一条充满荆棘的道路就好了。

也许那个时候我就考编去了,那个时候编制可好考了。现在疫情过后,编制招人越来越少,报考人数越来越多,卷到飞起。

可距离毕业这么多年过去,我才悟出这个道理。打工其实是一条充满荆棘的道路,压根不适合普通人。

首先,我想几乎所有人打工的目的都是想挣钱,但我认为打工不是一个挣钱的好方法。

几乎所有的岗位,其本质都是一样。都是出卖自己的时间和劳动力去换取报酬。按照标准工作制965,一周你有五天都要去上班,每天还需要工作八个小时。而且上班期间,产生的所有收益都归公司所有了。并且,你的收益和你创造的价值是不对等的。

例如房产销售卖一套房子,只能从中抽取固定百分比的利润,很显然利润不会全部归你所有。程序员开发了一个App,哪怕这个App为公司带来了千万级别的利润,但程序员每月只能领几万块固定的工资。还有那些建设城市的农民工,新盖一栋房子,他们只能得到固定的工资,房子卖出去的利润,扣除成本后也不会流入这些农民工的腰包。

由此可见,打工其实是挣钱最辛苦的方法。你的时间和劳动力,同一时间内,只能卖给一家公司,你想要挣更多的钱,只有两个方法。要么劳动时间不变,提升自己的劳动力的价值,要么劳动价值不变,延长自己的劳动时间。

对于脑力劳动岗位,第一点是有效的。假如你和我一样,是IT行业的工程师。一开始,你是初级工程师,随着工作经验的不断积累,你成了中级工程师。这意味着你的效率越来越高,经验丰富的你,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也越来越少,做出的软件质量也越来越高,所以企业愿意以更高的薪水雇佣你。随着时间的推移,你成为了高级工程师,这个时候,你在工作的领域中游刃有余,甚至你开始培养新人,带团队了。对企业来说,带团队成了你的附加价值,所以企业愿意花比中级工程师更多的钱雇佣你。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对于脑力劳动岗位,薪水上涨的根本原因是你提升了自己固定时间内劳动力的价值。

对于体力劳动岗位,第二点是有效的。体力劳动并不要求良好的教育背景和丰富的经验。如果你想去工厂打螺丝,你会发现只要是个正常人,身体健康,受过国家的基本义务教育,年龄不是太老,你就能入职。这些岗位不像脑力劳动岗位那样,要求本科起步,并具备相关领域的工作经验。大多数工厂采用了计件的方式来计算薪水,但由于工作内容简单,多是重复枯燥的动作,导致很难提升自己固定时间内劳动力的价值。对于这些岗位的劳动者,要想提升自己固定时间内劳动力的价值,只能不断的加快动作,但人体是有极限的,无论你多努力,人工生产的速度永远比赶不上机器生产的速度。因此,我认为体力劳动者靠提升自己固定时间内劳动力的价值获取更高的报酬,是非常困难的。因此,他们只能延长自己的劳动时间,要么加班,要么再额外再打好几份工。

所以看吧,打工的两种类型的岗位: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都不是挣钱的好方法,因为从事这些岗位,你大部分时间都要工作,而创造的收益,大头都流进了老板的口袋。

对于有些人,你也许会想:打工也没什么不好,我只管工作就行了,每个月还有钱拿,不用操心那么多。

这些人,他们往往就职于大型的商业组织中,工作稳定,收入随着工作年限稳步提升,公司的名气让他们看上去光鲜亮丽。

其实世界是不断变化的。岗位的数量和收入,往往会受市场所影响。

几乎所有大公司,经济好就扩大业务,扩大招人,一旦经济不好,就裁员。

上个世纪,电脑打字员还是一个职业,可是现在,除了档案馆,几乎看不到这个岗位了。

以我们IT行业为例,安卓诞生前,塞班系统风靡一时,那个时候能去诺基亚做塞班开发,让无数人都向往。大家都觉得诺基亚是巨无霸公司,又是外企。千禧年的时候,外企可都是光鲜亮丽的代表。

可是谁能料到,谷歌推出安卓后,以诺基亚为主的塞班手机市场迅速萎缩,没过多久,诺基亚就倒下了。

还比如以前做胶卷的工程师,放到现在数码相机的时代,他们还能找到工作吗?

企图靠进入一家大型组织,获得稳定,从来都不靠谱。无论多大的商业组织,都会有经营风险。几乎不会有企业能够在每一次竞争中都做出正确的决策,并赢得胜利。如果不信,你能列举出几个百年企业呢?

在我们国家,有个奇特的现象,叫中年危机。超过了35岁,你就无法参加一切带编制的考试了。超过了35岁,企业就会慎重考虑要不要招你入职了。再过十年,超过了45岁,大部分城市甚至不会让你落户了。

对于普通老百姓,虽然挣不到大钱,但谁不图安居乐业呢。有一份普通的工作,薪水能够满足日常所需,自己能过上小康生活。

可是这么简单的述求,在我们国家都是奢望。资本家只会给你尽可能低的薪水,只够你满足温饱。在我们国家人口红利和工程师红利的背景下,企业有用不完的年轻人,有压榨不完的劳动力。因此,996盛行。当你996至35岁,熬不动了,企业就劝退你,换下一批新鲜的年轻人。企业视劳动法为废纸,工会成为了摆设,劳动者维权困难。可以说,我们国家的劳动环境十分恶劣。

我认为导致中年危机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人口红利和工程师红利,二是产业升级失败。

曾经,我们国家要想拥有一架波音飞机,得拿上亿的衬衫去换。也是那一刻,我们国家认识到我们也要有自己的产业链,也要能拥有生产高端产品的能力。接着,大约千禧年的时候,高校开始了扩招,于是我们看到大学毕业生一年比一年多。持续到2015年的时候,我们国家培养了大量的工程师等受过高等教育的劳动者,拥有了人才的土壤,于是这一年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这份文件里提出了三步走的战略:第一步:力争用十年时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到2020年,基本实现工业化,制造业大国地位进一步巩固,制造业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第二步:到2035年,我国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第三步: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制造业大国地位更加巩固,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

然而,现实是我们的成绩有,但并不理想。芯片、发动机、材料、数控机床、工业软件等领域仍然被卡脖子。而高校扩招带来的大量人才根本没有足够的岗位去消化。因此我们才能看到名校博士应聘街道办,深圳等一线城市小学老师都是硕士起步,还有近期流行的地摊文化,还有官媒劝大学生脱掉孔乙己的长衫等现象。

我觉得中年危机其本质就是人才过剩,专家称这种现象叫工程师红利。对于企业来说,当供大于求,企业便成为了强势的一方。外加产业升级失败,合适的岗位就那么多,大量劳动者便开始了疯狂的竞争和内卷。当企业变得强势,劳动者便成了弱势,因此才会出现劳动环境恶劣的现象。

所以,打工没啥好处。既累,又挣不到钱,还要忍受恶劣的劳动环境,面临996,中年危机和行业的衰退。

我认为打工适合能力强,有野心,愿意拼搏,对财富有强烈渴望的人。

也许你会问:你不是说打工不是挣钱的好方法吗?为什么这里又说打工适合对财富有强烈渴望的人呢?

其实打工是手段,不是目的。我们不能为了打工而打工,也不能为了生活而打工。你要记住,打工是为了挣钱。既然利润的大头都流入老板的口袋了,所以你一定要想办法从中分一杯羹。

打工能让你参与商业组织的一线,并让你有机会一步一步往上爬。一步一步的锻炼能力,成为组长,中层管理及公司的高管,最终成为公司的合伙人,想办法成为公司的股东,这样你才能真正从利润中分一杯羹。

所以,打工的核心目的只有一个:利用公司给的平台,锻炼自己的管理和经营能力,并积累原始资本,要么拿到现有公司的股份,要么自己成立一家新公司,自己当老板。

所以,你能看到,没有被中年危机淘汰的打工者,要么成为了公司的核心管理,要么自己开公司当老板了。

对于很多工程师,也许是受技术的影响,他们觉得技术牛逼才是真牛逼,甚至会因为技术牛逼而去崇拜一个人,会因为技术不如自己而去看轻一个人。而且据我所观察,这种人大有人在。当他们经历中年危机的时候,甚至还会怪罪自己,认为自己技术不牛逼,是能力不行,所以才找不到工作。

这是钻了技术的死胡同。这些人明明知道要避免中年危机,应该增加自己的不可替代性,但他们采用的策略却是继续深耕技术。殊不知,在资本面前,技术只是一种手段,只要花钱就能买到,根本不值一提。真正需要做的是培养自己的管理能力,放弃一个人单打独斗,觉得自己应该技术牛逼的思维。而是学会带领一群人,去完成一个更高价值的目标。毕竟,你一个人的价值,始终没有一群人创造的价值多。

其实劳动市场可以分为三个层次,最底层是批发市场,中层是零售市场,高层是采购者。处于批发市场的劳动者,大都是同质化的,你会的技能,其他人也会,批发市场的劳动者就跟批发的商品一样,讲究性价比。当你年纪上去了,要价又高,你会的其他人也会,你的性价比就不高了,所以会被淘汰,这就是所谓的中年危机。要避免淘汰,你必须往更高的层次走,进入零售市场。零售市场的劳动者相当于品牌商品,有自己的品牌,让人感到可靠,放心,专业。所以,要想从批发市场进入零售市场,你应当努力进入名企,让名企的工作经历为自己背书。一般来说,名企的管理者就能算是零售市场的劳动者了。而最高层次的采购者,是购买劳动力的人。我们打工奋斗的终极目标,应该是成为购买劳动力的人。让劳动力创造的远高于他们成本的利润流入自己的口袋。

根据上面的理论,深耕技术,成为技术专家,会让你在批发市场中具有竞争力,如果是有名企履历,会让你进入零售市场。但这么做,依旧会面临技术更新带来的风险。例如曾经的塞班专家,放到现在,什么都不是。所以为什么我刚刚说真正需要做的是培养自己的管理能力,让一群人代替自己一个人为公司创造价值。只有成为采购者,成为老板,成为股东,才不会被淘汰。一旦你具备了管理技能,当一个商业组织覆灭,你也能很快建立起另一个商业组织去盈利。而技术不会让你成为采购者,也无法决定你是否盈利。

打工需要一层一层往上爬,大家都在内卷,那么多人争一个位置,所以你需要比别人表现更好,你会很累。所以为什么我说打工适合能力强,有野心,愿意拼搏,对财富有强烈渴望的人。

如果不想卷,只想成为一个普通的打工人,如果你不愿意努力奋斗,去进入零售市场,面对你的就是淘汰和中年危机。所以,打工这条路,压根就不适合普通人。

我认为一个人要想挣很多钱,应该回归商业行为本身。即:发现社会上的消费需求,并提供对应的产品和服务。而打工,只是一种满足温饱的手段。为实现商业行为而拥有更大的作为,你需要同时具备产品研发能力,产品销售能力,以及组织管理能力。同时拥有这三种能力的复合人才,未来创业一定会有所作为,至少,我认为至少一定会受资本家欢迎。

综上所述,打工是一条残酷的,充满荆棘的道路,对普通人不友好,要么努力向上,要么被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