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Udemy上搜索了下MBA的课程,热门的几个课都不错。从公司初创到上市,以及取得MBA学位相关的课程都有。

详细了解了下这些课程,发现内容很有意思。从战略,会计,营销,再到谈判,应有尽有。而且课程包括了各种商业现象的讨论,例如如日中天的脸书,破产的柯达,而且还包含了模拟经营相关的实践。

了解得越多,才发现自己懂的东西越少。我不禁想,如果我能成立一家自己的公司,有自己的产品和品牌,从初创到初具规模,再到上市该多好啊。那个时候,我一定财务自由了。

虽然想归想,但作为一个务实的人,我开始思考实现这些目标的可行性。于是有了本篇文章的标题:打工人如何开创自己的事业。

首先我觉得我们应该纠正一个观点,就是关于事业的定义。有车有房,有好的工作,并不叫事业。车是消耗品,随着时间的推移,车会贬值。而未来随着出生人口降低,购房需求减少,房屋也不会再增值,并且随着时间推移,房屋也会折旧,导致变卖困难。大部分人,除非手头钱不够,是不会考虑二手房和老破小的。而一份好的工作,高薪且收入稳定,也不能称之为事业。因为你一旦停止劳动,你就失去了收入来源。目前,按照主流价值观,尤其是婚恋市场,只要长辈说某某年轻的小伙子年少有成,大概率就是指这个人有车有房,有高薪的工作且收入稳定。

其实,我眼中的事业是:当你停止工作,躺在床上什么都不干,得到的收入才能称之为事业。比如你购买的高收益的理财产品,比如公司的股票分红,或者是你投资的某家公司的收益。

光靠打工,你会发现你会一直挣扎在平均线上,并且很容易触碰到天花板。比如像咱们IT这行,如果不是拿到公司的股票分红,光靠死工资,充其量三四十万年薪。并且光靠打工,还会陷入中产阶级的怪圈。即使是你是经理级别,你没有股权,只要你停止工作,你就会失去收入,房贷车贷,赡养家人的费用,会很快耗光你的存款,使你滑落到更低的阶级。

所以,当我们去一家公司打工,不能只是为了工资而打工。而是要在拿到工资的基础上,想办法拿到公司的股权。

对于我们这类技术人员来说,甚至是对于所有打工人来说,要拿到公司的股权,就要想办法成为公司的合伙人。比如,做技术的,就成为这家公司的CTO,做销售的,就成为这家公司的CEO。

很多技术人员容易钻牛角尖,认为技术能够解决一切问题,只要我技术好,我就牛逼,只要我技术好,我就能横着走。所以很多技术人员,明明知道有35岁的中年危机,却想着深耕技术。不知道这些人有没有想过,现代工业社会为什么会分工明确。为什么做后端,要区分Java工程师和Go工程师,为什么公司要有不同的部门,不同的岗位不同的职责。因为这样有两个好处,一是能够提升效率,好比在战争中,炮兵就负责以最快的速度瞄准目标发射炮弹,陆军就负责全力冲锋,拿下阵地。如果一个士兵,既要发射炮弹,又要冲锋,他就可能会犯错误,做的事情越多,就越容易犯错,使效率降低。二是划分不同的岗位,明确岗位职责,能够让一个人零件化,公司的组织架构就如同一台机器,一个零件坏了,能方便的进行替换。弄清楚这一点,你就会明白,以深耕技术去度过中年危机的方式是徒劳的。我们不妨换一个问题:一台机器工作太久,零件老化了。为了提升生产效率,我们会购置新的机器,淘汰旧的机器。旧机器运行效率底下,还总是出问题,维修成本也高,作为一个零件的你,如何不被淘汰呢。我想答案显而易见,你已经想到了,就是让买新机器的成本大于更换零件的成本。这一点可以做到吗?答案是肯定的,但难度极大。对于资本而言,技术只是服务于商业的工具,技术是可以花钱购买的。所以你会看到对于研发部门来说,公司效益好就留着创造更多的产品,公司效益不好就把产品线裁了,整个研发部门都没了。等挺过难关,需要研发人员的时候,又花钱从社会上把研发人员招聘回来。所以,研发人员对于资本来说,只是花钱购买的工具。如果要成为一个不可替代的核心零件,你就必须掌握核心技术,并且这些技术是公司的命脉。但由于分工的原因,即使是你在核心的技术部门,你掌握的仅仅是一小块。一个企业是不可能把所有商业机密完全交给一个人的。由于你只负责其中一小块内容,公司没了你,随便招一个有相关背景的人,经过一定的培训,依旧能够替代你的位置。

我知道这听上去很悲观。似乎35岁中年危机已经板上钉钉成为了我们的宿命。但有一个例外,那就是你是行业的领军人。任何一个商业组织都有竞争对手,会有竞品。如果你总是有能力能够开发出超越公司竞争对手的产品,你就不用担心中年危机了。但是做到这一点,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讲,太难了,你必须是行业的领军者,才有机会达到这种高度。

所以,不要一门心思的埋头搞技术,应该多花时间学习和锻炼管理技能。我知道这么做对于极客朋友和技术大佬会心有不甘。为什么在欧美国家,技术专家和管理收入相当呢。这是因为欧美国家的产品有技术壁垒,人家的产品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技术团队创造的价值和管理创造的价值相当。如果你不信,请你思考:这个世界上有哪个操作系统比Windows用户数更多?这个世界上有哪个图像处理软件比Photoshop更好用?这个世界上,还有哪个厂商能够生产出比Intel和AMD更快更优秀的芯片?反观国内,大多数公司的产品都没有技术壁垒。大多数公司的产品,都是应用层面的开发。A公司做了一个App,B公司只要肯花钱招募开发团队,就一定有能力抄出来一个和A公司一样的App。但你试试抄一个和Photoshop和Windows一样的软件试试呢。所以,大多数技术是不值钱的。而大多数人,掌握的技术,都是这些不值钱的技术。甚至随便去一个职业培训机构,学个一年半载,就能入门上手工作。如果你能搞出来领先世界的光刻机,我不信你挣不到钱,拿不到公司的股票。真正值钱的技术,都是商业机密。比如化妆品的配方,航天器的设计图纸,光刻机的生产制造工艺。所以,要通过成为核心技术人才,成为公司不可代替的人,是很难的,更别说拿到公司的股票了。

相比起技术,管理就不一样了。单凭你一个人,只要你做不到技术行业领先,你的成绩就很有限。但管理的话,你可以让一群人朝着同一个目标做事情。在你不是行业领军者的情况下,一群人做的事创造的价值,一定大于你一个人创造的价值。这也是为什么在国内,管理的薪资比技术专家要高。并且论天花板的话,管理的天花板更高,理论上说,你甚至可以从研发组长做到CEO。而技术岗位你充其量做到技术专家,大部分人技术岗位的天花板不会是行业领军者。但跨时代的技术,要么是商业机密,要么就是靠自己研究。如果你不是博士学历,难度比管理大多了。发明一个不存在的新技术,和从基层做起,慢慢升职,慢慢增加管理人数,直到管理一个大型商业组织,我觉得前者要难太多,因为前者完全没规律可循,而后者可以通过努力一步一步晋升。当你成为了公司核心高管,你就很容易拿到公司股票,成为公司的合伙人了。当你具备管理能力后,也能为你以后开创自己的事业提供经验。而你要做的,就是慧眼识珠找一家靠谱的公司,和公司一起成长。

遥想当年,小米的雷军就是这样。毕业加入了金山软件,从技术人员做到总经理,积累了大型组织管理经验,并为组织取得了上市的成绩。在金山,雷军向投资人证明了自己的能力,也为未来创办小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为成为著名投资人埋下了伏笔。

事业是什么。事业就是有大型组织,有一群人为你挣钱。你只需要当股东,定期等CEO向你汇报工作,等分红就行了。

打工人如何开创自己的事业,我们不妨可以参照雷军的经历。像雷军一样,一步一步,稳扎稳打。先做到一个组织的CEO,然后拿到分红,积累第一桶金。然后将这笔钱作为启动资金,开创自己的公司,或成为投资人。这比拿着毕生积蓄,白手起家创业靠谱多了。

我在技术社区看过无数帖子,说技术人员转管理很困难,很难适应。技术人员大多内向,不善言辞。但是我觉得这不是什么大问题。相反,我觉得技术人员长期和技术打交道,非常善于思考。我觉得发挥内向的优势,发挥思考的优势,使组织走向正确的道路,抓住其他人看不到的商业机会,比团结笼络人心更重要。况且,我觉得不善言辞是可以经过改善的,只是大多数人不愿意走出舒适圈而已。

最后,如果你发现奋斗半生,都无法成为管理层。说明你只是个普通人,没有挣大钱的能力,请接受现实吧。趁年轻考个公,考个编,平平淡淡过一生也还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