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世界上没有所谓的稳定。

我们的一生,充满着无数的选择。但是大多数人,都没有高瞻远瞩的能力。

我们大部分人面临的第一个选择就是大学选专业。选怎样的学校,选什么样的专业,选哪个地方的大学。

我相信,大部分人面临这个问题都是无知的。

尤其是像我一样,从小县城里读书考上大学的。在面临这些选择的时候,往往受限于信息的闭塞,自身和父母的眼界。

很多人选择了天坑专业,像历史,中文等文科。结果大学毕业后就业往往不理想。

其实教育就是投资,对于我们这种普通人,教育的回报就是毕业能找个好工作,过上好的生活。

所以,选择理工科类专业的人,有一身技术,能够在社会上安身立命。选择文科专业的人,除了去了体制内,过得往往不如人意。

也许某个跨境电商的英文客服就是某高校的英专生,但他们却只有几千元的工资。而搞IT行业的同学,往往月薪轻松过万。

有的人选择了十分有潜力的创业公司,比如阿里巴巴的十八罗汉,他们随公司一起成长,如今早已财务自由。而有的人选择了如日中天的名企,比如当初的诺基亚。然而如今诺基亚早已不复当年的雄威。

这就是选择的重要性。

有的人为了所谓的稳定,选择了体制内。

其实这个世界上,根本就没有所谓的稳定。

社会总是在不断的发展,世界也在不停的变化。我们要不断的学习,努力,才能跟得上。

八十年代,大家梦寐以求的工作是去国企当工人。当时的大型国企甚至有自己的幼儿园,医院。大家都觉得只要进入了国企,这辈子都能高枕无忧。然而九十年代便迎来了下岗潮。

千禧年代,中国加入世贸,大批的外企涌入中国。那个时候大家梦寐以求的工作就是去外企上班,外企的福利待遇好,大家都希望喝咖啡,出入高档写字楼。然而08年的金融危机,大量外企撤离大陆,如今外企已经是衰败的代名词。

2010年,互联网兴起,诞生了淘宝,京东,美团,滴滴,还有如今的字节跳动,拼多多等。那个年代,进入BAT工作便是大家梦寐以求的工作,钱多,挣得多。而如今,互联网的泡沫已经破裂,随着疫情的影响,大量的程序员被裁员,被迫下岗失业,互联网寒冬已经到来。

似乎任何一个行业,都有它的周期。

九十年代,运输行业很挣钱,而现在随着物流行业的兴起,运输行业已经成为了像出租车司机一样的大众职业,也仅仅够温饱而已。

曾经的电脑打字员风靡一时,甚至还有打字比赛。而如今,打字成为了现代职场人都必须掌握的技能。

曾经的胶卷相机风光无限,柯达胶卷更是巨无霸似的存在。而数码相机的问世,柯达直接破产。而如今的智能手机,已经取代了数码相机。

九十年代改革开放初期,做生意很挣钱。而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感叹生意不好做了。电商对实体行业的冲击是巨大的。曾经投资门市是很不错的选择,而现在很多门市根本租不出去。

没有任何一个行业或事物是永恒的。任何东西都有它的周期,从开始,到顶峰,再到衰退。

即使是进入体制内,也要适应世界的变化。

国家在发展,世界局势在不断变化。公务员的工作内容也要发生变化。比如身为网络警察,当网络犯罪手法更新,也要紧跟网络犯罪发展的趋势。终生学习是必然的趋势。

未来公务员改为聘用制,公务员下岗潮也不是不可能。

未来发生的一切都难以预料,如日中天的诺基亚和柯达一定不会想到未来会有安卓和数码相机。

在IT行业,通过深耕技术度过中年危机,是不可能的。

在中国工程师红利的背景下,雇主总是能够花更少的钱,雇佣到和你一样能够胜任工作并更年轻的小伙子。

企业设置不同职位的目的,就是为了细分岗位职责和工作内容,让员工充当螺丝钉的角色。

几乎所有的工作,经过一定的培训都是可以上岗的,没有人是不可替代的。

即使是未来去了体制内,也要保持竞争力。要能够有自己的副业,能够有自己的第二笔收入。

如果未来当了老师,随着人口出生率减少,学校关闭也不是没有可能。只有自己的能力,以及能力带来的收入,才能够在社会上安身立命。

如果自己未来去了体制内,请不要忘记初心。去体制内只是为了给生活保底,缓解年龄焦虑和生存压力。

永远都不要忘了自己的理想,并为自己理想而奋斗。